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中国雕塑史》表情包:“俑”是真俑,只是看的人太皮了

西洋镜编辑组 少数派悦读 2022-08-23

孟子答梁惠王时曾说: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”

 

这里的俑就是指人偶。面目机敏,与活人相似。这些人像既有木刻也有陶制,有些手脚还可以活动。《礼记》记载:“及葬,言鸾车、象人。”郑玄解释说:“象人谓以刍为人。” 俑诞生于周代,普遍使用于春秋时期。 



在“东洋镜”创刊号《中国雕塑史》(大村西崖著)这本书中,就有很多俑像的图文描述,小编翻书的时候发现,有一个俑像拥有着刘敏涛被网友戏侃的“三分讥笑,三分薄凉,四分漫不经心”同款傲娇!



刘敏涛 “双生姐妹花”


自此,小编看书中俑像的眼神逐渐鬼畜———


“像极了找妈妈(老婆)要生活费的我” 


“像极了被问有没有对象的我”




“想到明天就要发工资了的我激动得搓搓小手手”



“今天吃好吃的,精神小伙儿就是我本人无疑了”



没想到吧,这些平平无奇的俑人,细看下面部表情如此传神。今存唐代工艺品中,有不少泥马、人偶。在清末铺设汴洛铁路时,常有发现,被当古董看待。由于日本人和欧洲人出高价购买,所以近来有不少人发掘。其中一部分是由北京古董商人收购后海运至日本,也就成了本书作者大村西崖的考察来源之一。



考证:当然俑人在唐代就有制作,可惜由于所发掘坟墓的年代、地点等信息模糊,难以鉴别考证。当中以有釉的最为古旧,素釉的次之,用黄、绿等彩釉的最新,应当是隋唐之物;当中制作精致高大的,可能便是盛唐至中晚唐葬礼最奢靡时期的产物。然而哪怕时代一致,丧家的贵贱贫富不同,制作也会有精粗,功夫也有巧拙,因此不可一概而论。只有在钻研所发掘坟墓的地理、年代之后,才能做出定论。洛阳所出多数应是后汉、西晋、北魏时期的。长安所出多数应是西汉和唐代的。这也是确定年代的一个一般性结论。

《五杂俎》(卷十二)记载 :“洛中人有挖掘到汉、唐时的坟墓,里面有不少陶器,颜色净白,但形质甚粗拙。”这与素陶为汉晋之物的看法大体一致。


另外,在似乎是用于墓穴壁的瓦砖上有半身像,这也是俑的样式的一种变化。




“被冻到面目模糊,都莫要挨着老子”



“什么,西洋镜售空了?”

“什么,原来你也喜欢吃甜豆腐脑?”




“周杰伦:哥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。”

——《不爱我就拉倒》



点俑的种类和大小


通览以上葬俑,富贵人家的随葬品除仆婢、六畜之外,根据生前品秩,也备有文武从属官员,摆放车辇、歌舞、奏乐等。其大小基本以《唐六典》的一尺至七寸为准。偶尔有更长更大的,应当是典礼混乱,丧事奢靡时的产物。其他出土较多的爨灶、饮食器、人马等应当是汉代以来的常制,与前说吻合。


俑的釉色


《五杂俎》还记载 :“大概到了宋朝,俑的制作工艺才变得精妙。”虽然彩施釉的俑似乎宋以后才出现,但隋代已有何稠制造的绿瓷,唐代已出现黄绿彩釉的陶器。前述诸俑的黄绿釉色与日本正藏院所藏器皿一致,可知其为唐俑。




“十二点,宝宝饿了”




“这是什么人间美食”

(取自秦乐伎女俑三躯图,原图应指演奏乐器)


女俑的服饰及靥钿


前述无釉女俑中的立女俑的头发、妆容、服装与反应初盛唐风俗的正仓院鸟毛屏风中的立女一致,无疑为盛唐之物。此类女俑脸颊上有红点,鸟毛屏风上的美人脸颊上也有绿点,此即唐时盛行的靥钿。靥钿的名称源自吴孙和的邓夫人。孙和对邓夫人很是宠幸,曾经喝醉了舞动如意,误伤了她,脸颊流血,痛苦不已。孙和命太医制药,太医说:“如果能得到白獭的精髓,混合玉、琥珀屑磨成屑,应该可以去掉伤痕。”


孙和用百金购得白獭制成膏,由于琥珀太多,用药之后,伤痕没有消失,在左边脸颊留下了红点,但看起来更加美艳。其他妃妾想要得宠,也都用丹青点颊。此后,此风大行,唐朝妇人化妆推崇靥钿,有月点、钱点等,如射月的则叫作黄星靥。


在那闪光灯照亮的地方,看我美不美?


鸟毛屏风美人也足以反映初唐末至盛唐的风俗。其名源自鸟毛所制的衣服。立女俑在面、手部有彩绘,衣服都贴了鸟毛作为装饰。鸟毛衣服出自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。她有尚方织成的毛裙,用百鸟的毛,正看为一色,旁看为一色,日中为一色,影中为一色,百鸟的形象,都可以在裙中见得。裙子一共造了两条,一条献给了母后韦氏,花费达百万。又令尚方取百兽的毛做鞯面,上面有百兽形象。韦后又下令收集鸟毛做鞯面。自从安乐公主作毛裙后,百官之家争相效仿,以致江岭奇禽异兽的羽毛都被采尽了。由是可知,这架鸟毛屏风正是羽毛衣服盛行的反映,所以这件服饰成为唐俑断代的有力旁证。


“我好像出门没有戴口罩”



“对脸型感到惆怅”


胡服俑


前述诸俑中,有牵着骆驼和马的两人,无疑是胡人,但也有不是胡人却穿着胡服的。自汉武帝开西域,大秦以东诸国与中国交流频繁。到了隋代,有不少国家参与朝贡,大业三年(公元 607 年)冬,隋文帝下令在都城举行大戏,征集各地有奇伎异能的人在端门街献艺。隋炀帝时,西域诸国都到张掖进行贸易。唐代,波斯商船大量来往广府。西汉灵帝喜好胡服、胡帐、胡床、胡饭、胡箜篌、胡笛、胡舞,贵戚也都竞相攀比。晋泰始之后,人们都喜欢用胡床、貊盘,富贵人家都有胡族的用品,每逢 宴会,就拿出来用。大康年间,又用胡人的毡毳做头巾、络带袴口。唐开元以来,太常乐也推崇胡曲,皇家贵族宴会时吃的都是胡食,官宦女儿竞相穿着胡服。天宝年间,贵族及士民喜欢穿戴胡服胡帽,妇人则戴簪步、摇钗,衣袖窄小。此就是前述四女俑的窄袖。 




“嘿,朋友!中国功夫请了解一下?”






“所谓freestyle,就是用不用手都行”






“呵呵,我就笑笑不说话,你品,细品”



比起其考证价值和种类演变,小编比较注意的一点是,先贤们曾就俑人的正义性做过深入的探讨。子游曾经问孔子,给死者埋葬涂车刍灵,自古就有,但是今人有的用人偶,这是不是不利于丧葬。孔子回答说,善良的人用刍灵,缺少仁德的人制作人偶,这就等同于是活人殉葬。孟子答梁惠王时曾说: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”大概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(代替人殉)的人,难道没有子孙后代么?你们不担心把世风带的日下,将来又恢复活人殉葬,来殃及你们的后世子孙吗?这也是老夫子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代入思考的一贯理念写照。贾公彦认为 :“上古有刍人,至周不用,而用象人,则象人与刍灵别也。”以象人为俑,因其拟人性过高,孔子认为这是用活人殉葬的先召,因此悲痛叹息。尽管圣人并不赞同,但刍灵进化为俑同样是大势所趋。


其实在当下,俑葬之辩仍然存在,在某些不人道的事上,用拟人度强的“俑”来代替“人”,究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,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警兆?热闹看完,也许这个可以好好思索一下咯。



《东洋镜:中国雕塑史》(全三册)

随书附赠

大村西崖《支那绘画小史》(复刻版)、

主题明信片


礼品清单


复刻版大村西崖《支那绘画小史》




大村西崖《中国雕塑史》

定制明信片随书赠送啦~

编辑组精心选图,首次尝试

这是个好的开头

希望大家踊跃献策

也许有一天

有一张明信片

有你的名️️★


Ø 中国雕塑艺术”四大名著“之一

Ø 中国雕塑通史奠基之作

Ø 全世界率先在大学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授


作者简介


赵省伟:“西洋镜”“东洋镜”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”系列丛书主编。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,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,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、德国报纸和书籍。

 

大村西崖(1867—1927):首个在高等学府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授,也是运用近代观念和考古材料研究中国美术的开创者。1893年成为东京美术学校雕塑专业第一届毕业生,1902年任东京美术学校东洋美术史教授。1921年10月—1926年5月,曾先后五次访问中国,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。(1926年专程到苏州吴县甪直镇保圣寺考查罗汉塑像)。出版有《中国美术小史》(1910)、《中国美术史·雕塑篇》(1915)、《中国美术史》(1924)、《中国古美术图谱》(1925)等。

 

疏蒲剑: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毕业,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、讲师,主要研究领域为日语语言学、汉日对比语言学,出版有《日语完全教程》(2013)、《丰臣秀吉》(合译、2014)。

 

姚奕崴:国际关系学院毕业,主要从事日本历史、文学等相关方面的笔译、整编工作,已出版译作30余万字。管浩然:日本皇学馆大学文学博士,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上代文学,著有《上代学论丛》(和泉书院,2019年5月,共著)。



内容简介

本书即初版于1915年的《中国美术史·雕塑篇》,是大村西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。全书由正文和附图两部分组成,共收录50余万字,1000余幅珍贵的图片。正文以时间为轴,上至太古时期,下至五代时期。作者在实地考察、观摩实物的基础上,详尽搜辑历史文献,全面完整地阐释了金石纹饰、陵墓雕塑、宗教造像等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特征。附图大多是相关文物现存最早的影像资料。今天,图片中的很多珍贵文物或毁于战火,或流落异国他乡,更突显其珍贵。


本书和沙畹的《北中国考古图录》(1909)、喜仁龙的《5—14世纪中国雕塑》(1925)、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的《中国文化史迹》(1939—1941)一起,被称为海外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名胜古迹、文物艺术的“四大名著”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